产学研协同体系
2025-01-31
成立煤炭地质科创联盟,汇聚高校、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。联盟通过定期组织学术交流、项目合作等活动,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,共同推动煤炭地质行业的科技创新。
基础研究,技术开发,产业应用
向下了解更多详细信息
1. 成立科创联盟:成立煤炭地质科创联盟,汇聚高校、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。联盟通过定期组织学术交流、项目合作等活动,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,共同推动煤炭地质行业的科技创新。
2. 联合高校资源:联合太原理工大学、中国矿大等 12 所高校,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人才培养能力。高校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前沿的科研理念、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及高素质的科研人才,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强大动力。
3. 整合实验室资源:整合 8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,实现实验室设备、技术成果的共享。通过联合开展科研项目,攻克煤炭地质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,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。
4. 构建转化机制:构建 “三位一体” 转化机制,即基础研究←→技术开发←→产业应用。基础研究为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撑,技术开发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,产业应用则将技术成果推向市场,实现产业化发展。通过这一机制,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,推动行业创新发展。
1. 深部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发:针对深部开采面临的复杂地质条件,开展地质保障技术研发。研究深部地质构造特征、岩石力学性质等,为深部开采提供精准的地质信息与技术支持,保障深部开采的安全与高效。
2. 煤矿水文地质动态监测系统开发:开发煤矿水文地质动态监测系统,运用物联网、传感器等技术,对煤矿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。及时掌握地下水水位、水质变化情况,为防治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,有效预防水害事故发生。
3.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制定:组织专家团队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,从资源开发利用、环境保护、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与指标。引导煤矿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,实现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。
1. 高效成果孵化:每年孵化科技成果 15 - 20 项,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,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。为科研成果提供中试场地、资金支持等,帮助科研团队将成果推向市场,实现产业化发展。
2. 显著效益提升:技术应用后,能够有效缩短工期 30%,降低成本 25%。通过科技创新,提高煤矿生产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。
3. 权威奖励认可:产学研合作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8 项,这些奖励是对协会产学研协同工作的高度认可。彰显了协会在推动煤炭地质行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,激励更多机构与人员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。
第三方能力评价体系
包括四维评估标准,涵盖人才资质审查、技术装备评估、项目质量验证和管理效能审计,确保地质服务机构的专业性和技术实力。
专项技术指导体系
包括专家智库建设,组建精英专家库和专业细分小组,以及技术服务流程,如需求响应、现场会诊和解决方案制定,以提供专业指导。
产学研协同体系
产学研协同体系通过科创联盟、联合高校资源、整合实验室资源和构建转化机制,推动煤炭地质行业的科技创新,并通过重点项目和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。
服务拓展与深化
推动煤炭地质行业的科技创新,并通过重点项目和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。
baxio@dzgc.top
公众号